查看原文
其他

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守望新教育 2022-04-2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人的精神境界,按其实现人生意义、价值的高低标准和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做人要做一个“审美的人,只有“审美的人”才是“完全的人”“自由的人”。


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空无内容的。——张世英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理想教师”的18个特质

可使内心境界日新,正是中国文化最要处

任正非的境界与选择——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


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

来源|北大清华讲座

人的精神境界,按其实现人生意义、价值的高低标准和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即最低的境界,是“欲求的境界”。

人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孟子》中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其“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

第二个等级,是“求实的境界”。

人有了自我意识,能分清我与物、我与他人,能把自己当做主体,把他人、他物当做客体。人在这种境界中,不再只是满足于最低的生存欲望,而是更进而要求理解外在的客观事物(客体)的秩序――规律。这种要求就是一种科学追求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求实的精神。随着科学追求的进展,也随着个人的日益社会化,人同时逐渐领悟到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简言之,领悟到“万有相通”,其中不仅包括领悟到人与自然物之间的相通,而且包括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相通。而对于人与人之间相通的领悟,很自然地使人产生了“同类感”,从而也产生了道德意识。这样,人就由第二境界进入了

第三境界――“道德的境界”。

人在这种境界中,以对万物一体相通的领悟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作为自己所“应该”做之事而为之奋斗不已。但是,“道德境界”以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为前提,以主客尚未达到最终的融合为一为前提。道德的实现与完成,既是道德境界的极致,也是“道德境界”的结束,这就开始进入了



第四境界,即“审美的境界”。

“审美的境界”属于“高级的主客融合”,它包摄道德而又超越道德、高于道德。在“审美境界”中,人不再只是出于道德义务的强制(尽管这是一种自愿的强制)而做某事,不再只是为了“应该”而做某事,而是完全处于一种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自然而然的境界之中。“自然而然”不同于“应然而然”,后者尚有不自由的因素,前者则是完全的自由。

“审美境界”中的人必然合乎道德,必然做道德上应该之事,但他是自然地做应该之事,而无任何强制之意,自然在这里就是自由。美有优美与崇高美之分,我以为崇高美高于优美,它是审美境界的极致。具体地说,崇高美就是对万物相通之“一体”的一种崇敬感。我把这种感情称为“无神论的宗教感情”。

这四种境界在个人实际的人生中,彼此的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一般地说,人往往是四种境界同时具有。大概不会有人低级到完全和禽兽一样,只有“欲求的境界”,而没有丝毫更高的境界;也不可能有人只有最高的“审美境界”,而无饮食男女之事的“欲求境界”。

事实是,各种境界的比例关系在各种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表现:有的人以这种境界占主导地位,有的人以另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境界也各不相同。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可以是这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另一个民族、另一个时代,可以是另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例如,有的民族和时代的文化以科学的“求实境界”占主导地位,有的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则以“道德境界”或“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而且,对个人境界的高低层次之分,并不等于就是判定一个民族的文化高低之分,其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



(摘自《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一书)

作者介绍:张世英,哲学家,“中国黑格尔第一人”。1921年生于湖北武汉一书香门第,从小熟读论孟,中学时修理科,1941年秋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9年毕业,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后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其中1959-1966年负责《光明日报》哲学副刊。现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黑格尔全集》编委。张先生的主要著作有:《论黑格尔的哲学》、《论黑格尔的逻辑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评述》、《黑格尔〈小逻辑 〉译注》、《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欧洲哲学史稿》(合编)、《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进入澄明之境》、《哲学导论》等。张先生还创办并主编了《德国哲学》和《中西哲学与文化》两种哲学辑刊。以下分三个方面对张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介绍。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理想教师”的18个特质

可使内心境界日新,正是中国文化最要处

任正非的境界与选择——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阅读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只有阅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境界的人

为什么说教育是留白的艺术?——留白,是生命的大境界

境界无上限,道德有底线

......


张世英:境界与文化
原创|张世英  
来源|学术月刊


内容摘要——

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空无内容的。但是,个人的精神境界(性格、人格、对世界的态度等等)又是在他所属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既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更受文化环境的熏染。要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最重要的是弘扬民族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的落后,今后在提高我们民族文化方面,首要的仍应是发展科学;但在发展科学的同时,又要避免科学主义,注意弘扬我们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审美的等等人文方面的优秀之处,注意剔除其中的缺点,使我们民族文化的人文特色更适应现代科学的时代潮流,更放异彩。
 
关键词——境界;文化;科学;素质

目录——

一、四种人生境界
二、个人的人生境界主要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
三、文化的评判问题
四、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质
五、科学、认识活动的抽象性与审美、道德活动的具体性
六、从科学认识到人生领悟

全文详见《学术月刊》微信公众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